top of page

【文武雙修】
蕭力行老師的《一堂風義仰諸卿》一文引經據典,前後引用了曾國藩、王維、蘇東坡、曾子、鬼穀子、孔子等前人之言,又有引用《金剛經》《詩經》等經典導入觀點,所學所思,望其項背。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,實屬我的幸運。中華傳統文化及文學,提升自我文學修養,將強身健體的拳與修生養性的文結合在一起,內外兼修。
——摘自其《文武双修 日日弘毅》一文
王婉舟 - (香港,世界500強企業主主管)
【健身益智】
都說藝術是相通的,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,高境界的拳藝必須有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,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。透過近兩年的拳藝修習,我漸漸體悟到水浪拳是為己而練的內家拳藝,強身健體,修身養性,本質上有別於為打給別人看的外家拳。
——摘自其《拜師申請書》一文
週麗斐 - (國際手風琴金獎得主, 2010上海世博會大學生形像大使、美國律師資質)


【耆病延年】
蕭力行老師教我用「五雲捧日」來治療腰痛。告誡我盡量不要太累,注意保暖,強調不可急於求成,到明年春天,可以康復。自己身在此山中,忘了季節對人體氣血行走的規律,蕭師不愧是武、醫世家出身。現將此法介紹給大家,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。
——摘自其《“五云捧日”健腰身》一文
曉丹 - (上海氣功研究所主治醫師、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。)
王惠蓮 - (退休教師, 77歲開始學拳, 79歲學會全套水浪拳)
曾經我是一位慢性病患者,因做過注水膀胱手術,尿頻嚴重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蒙老天眷顧,讓我得以遇上了劉侃希教練。這就是緣分吧。也因此與凌氏拳藝結緣,開始了幾天,幾個月,一年兩年…的習拳。我一邊遵醫囑,一邊堅持每日習拳,終於有一天奇跡出現了!尿頻沒有了!行走輕鬆了!之前起夜的次數再也沒有發生,一覺睡到天亮! 這是我多少年來都不敢想像的,現在居然實現了!生活品質實現質的提升!
——摘自其《凌氏水浪拳讓我擺脫慢性病》一文


【學拳小記】
一早,天灰濛濛的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,我在學拳群裡弱弱地問「還練嗎?」教練很快堅定回答:「可以換地方,上課!」想偷懶嗎?沒門兒!可愛的教練就是這麼執著。
照例跟著教練先走一遍密洲出獵。然後教練逐一指導我們學習新的內容。我上次學到“聲東擊西”,今天繼續往下學三個動作:“枕流逆襲、魁星獻鬥、臨崖勒馬”。看似不難,但做起來總是不準不穩。教練注意到這個問題,把我們帶到鏡子前讓我們看自己的動作,果然與教練所教大相逕庭。
小時候學跳舞老師總是要求挺胸收腹翹臀。學拳不同,教練說要略微含胸,脊柱保持直立,頭頂向上像有一根繩子拽著……好難哦,知難而退吧!
教練明察秋毫,在群組裡發了一張自己學拳三年中同一個動作不同年份的照片,我明白她的用意,功夫不負有心人,功到自然成!
說真心話,我們遇上了一位好教練!
曾超 2022年1月22日
曾超 - (浙江大學生物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,退休後香港跟曉希教練學拳)
【習拳體會】
學拳是個持之以恆,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第一堂課學習密州出獵的起勢到風卷殘雲。先是教練教我一遍,然後教練又安排惠蓮班長帶我,可我還是覺得好難,特別是風卷殘雲,根本站不穩腳。
三個動作都練了兩個星期,有點想打退堂鼓了。但是我們那執著的劉教練才不會輕易地放棄嘞,教練不斷地鼓勵我,她是如此耐心細緻,溫柔和藹,循循善誘。
豪不保留的向我講述了她自己學拳的經歷及經驗,同時分享了她不同階段同一招式的拳照。透過她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糾正,通俗易懂的解說,形象的示範,我終於又提起了興趣,重新樹立了信心。我要堅持下去!
摘自 孫秀嵐《我的拳拳之心》一文
孫秀嵐 - (重慶市重點中學副校長,退休後加入香港培訓點學拳)

bottom of page
